从“圈地自萌”说开去

今日(19.9.8)与一友人讨论“萌战”话题的时候,我用圈地自萌一词形容所谓“角色萌战应援”群体。细想开,“圈地自萌”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

在此声明,由于汉语的多意性,“圈地自萌”有多重理解。在我的观念中其意思是“猪圈中的猪觉得自己很萌”,是一个贬义词。

这类所谓“萌战应援”,通常只是在萌战期间统一投票、甚至购买票数,让自己喜爱的角色获得高名次,来展现自己的“厨力”。而事实上萌战的重点根本不仅仅是投票,而是关于动画角色的交流、支援,以及相关文艺作品的创作。把萌战看做投票无疑是管中窥豹。单纯的为了一个空头衔而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只是助长了资本对于角色的消费,对个人、对角色、以至对于整个ACGN圈子而言无疑是毫无价值的。

所谓价值,便是事物被创造的心血。我欣赏论坛社区上对角色或作品的评析,也喜爱视频网站上精美的AMV与手书。它们的创造者们无一不在为角色的丰满、作品的精美而添砖加瓦。它们又像催化剂一样,能激发读者们的思考甚至更多的创造物。正因如此,作品得以宏大、角色得以立体。这就是价值。而上文所述的“圈地自萌”,无疑是创造的对立面,是消费主义的陷阱。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参加这一类的行动呢?自我的标签化可能是其主因。将自己归类为某一个标签,便可以自豪的向外界宣布:“我是加○惠的粉丝”,“我是左圈(juan)人”。是为了快速寻找到认同感与存在感。与相同标签的人,便获得了一种归属感,而这份归属感或许是进行“角色萌战应援”等无义行为的原因。

但当你找到了这种归属感之后呢?当你背负着一堆标签和人交流,就并不是看某个观点有何见解怎么样,而是看发表观点的人本身的文化、喜好等身份背景。一个人的身份便决定了他的观点,从而实质性的对话烟消云散。社会身份的认同,取代了真正的、可能比较艰难的讨论、思考的过程。便没有了新的创造,没有了新的价值。

不得不提一个概念“鄙视链”。鄙视链现象客观存在,与其说是鄙视链,其实更接近一个拓扑图。在鄙视链上端的人往往会看不起鄙视链下端的人。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正因为鄙视链的存在,很多人产生了向上爬的欲望,从而得到了自我的提升。而上文所述的自我标签化与身份认同,也是一种对于鄙视链的逃避。当一个人沉浸在小圈子中,长久便会坐井观天,不愿接受新事物、不愿学习新事物,以狭隘的价值观反过来嘲笑正在向上爬的人。这便是“圈地自萌”的另一个坏处,即自我麻醉。

说了这么多,仔细想想所谓“知乎er”等称号,不也是一种圈地自萌吗?

小评《青春猪头少年不会梦见兔女郎学姐》

十月的《青春猪头少年不会梦见兔女郎学姐》(以下简称《青春猪头》)一开始我是不看好的。作为没看过原著的本人,看到这个标题第一反应无论如何也称不上有兴趣——大概率又是一部媚宅的作品罢。而到看完第13集后,却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不错的轻改作品。

青春期的心理活动对于文艺作品而言无疑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于受众主要为青少年的ACGN相关作品而言更是如此。这部作品通过想象了一种名为“青春期综合征”的现象来推动情节。这个所谓的综合征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神层面的所谓“中二病”,而是一种唯精神的,因为心理状态而影响到了现实物质世界的现象。这种映射与夸张在动画中很常见,典型的就例如“傲娇”,傲娇是对于爱恋而又耻于表达的一种腼腆,动画将其通过神态与语言的形式将其展露,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夸张,毕竟现实中可不会有红着脸说着“才才不是为你准备的呢,别会错意了啊!”一遍时不时看你一眼的美少女。这种手法的优势在于能迅速将一个原本抽象的物体生动地向读者展现,正如本作所体现的那样。对于女主而言,便是从偶像活动中隐退,不希望与同学接触,以至于女主的存在不被任何人观测,甚至也就彻底从物理意义上消失了。而对于受到校园欺凌的男主妹妹,则是出现了失忆与对迈出家门的恐惧。

这部作品的刻画在我看来也较为细致,人物刻画的最大难题之一的“脸谱化”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除了类似“机械降神”般的男主初恋,其余的人物也并不扁平。以女主为例,女主的设定如果归类也是属于上文提及的“傲娇”,但是作品中女主的表现较与传统的傲娇而言,则更加的去夸张化。女主的性格属性如果放到现实生活当中我想也不会觉得突兀。这种贴近现实的人物塑造也是本作的特点之一。虽然史密斯老师教导我们不要在虚拟作品中寻找真实感。这句话其实没错,虚构作品作为现实生话的一个补完,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读者“爽”,从这点上,现实感似乎是与虚拟背道而驰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真实感在虚构作品中作用就是让我们死肥宅们更好的带入,观众们在观看本片时或许会将作品的人物映射到现实中,自然也会有所感悟。

对于一部轻改作品而言,《青春猪头》十三集的篇幅不免显得有些拘束。知乎上有人笑称其是“3集相当于1季”。这点在剧情前段的“循环”剧情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特别是和《凉宫春日》的漫无止境的八月比起来。暂且不论《凉宫》8集循环的优劣,至少在一集以内的篇幅里,作品中人物的心境是完全无法让观众感同身受的。我不是很清楚动画制作方选择制作季番的目的是什么。对于一部原作良好,又有相当潜在受众的作品,做24集完全不是问题。即使是资金问题,分成两季也是可以接受的。另外,这是原作的锅,片中出现了大量我们看来是“强行解释”的“量子力学”的相关内容,这些在我看来只是画蛇添足。

我们常说小说的剧情来源于人事物间的矛盾与冲突,这个看法放之所有文艺作品而皆准。这部作品作为群像故事,在这方面无疑是有先天优势的。而群像小说的弱势——人物刻画,本作也通过加大真实感规避了这个问题。抛开强行科学的部分不谈,这部作品的水准仍是良好接近优秀的。若是来评分8.5分我认为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