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圈地自萌”说开去

今日(19.9.8)与一友人讨论“萌战”话题的时候,我用圈地自萌一词形容所谓“角色萌战应援”群体。细想开,“圈地自萌”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

在此声明,由于汉语的多意性,“圈地自萌”有多重理解。在我的观念中其意思是“猪圈中的猪觉得自己很萌”,是一个贬义词。

这类所谓“萌战应援”,通常只是在萌战期间统一投票、甚至购买票数,让自己喜爱的角色获得高名次,来展现自己的“厨力”。而事实上萌战的重点根本不仅仅是投票,而是关于动画角色的交流、支援,以及相关文艺作品的创作。把萌战看做投票无疑是管中窥豹。单纯的为了一个空头衔而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只是助长了资本对于角色的消费,对个人、对角色、以至对于整个ACGN圈子而言无疑是毫无价值的。

所谓价值,便是事物被创造的心血。我欣赏论坛社区上对角色或作品的评析,也喜爱视频网站上精美的AMV与手书。它们的创造者们无一不在为角色的丰满、作品的精美而添砖加瓦。它们又像催化剂一样,能激发读者们的思考甚至更多的创造物。正因如此,作品得以宏大、角色得以立体。这就是价值。而上文所述的“圈地自萌”,无疑是创造的对立面,是消费主义的陷阱。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参加这一类的行动呢?自我的标签化可能是其主因。将自己归类为某一个标签,便可以自豪的向外界宣布:“我是加○惠的粉丝”,“我是左圈(juan)人”。是为了快速寻找到认同感与存在感。与相同标签的人,便获得了一种归属感,而这份归属感或许是进行“角色萌战应援”等无义行为的原因。

但当你找到了这种归属感之后呢?当你背负着一堆标签和人交流,就并不是看某个观点有何见解怎么样,而是看发表观点的人本身的文化、喜好等身份背景。一个人的身份便决定了他的观点,从而实质性的对话烟消云散。社会身份的认同,取代了真正的、可能比较艰难的讨论、思考的过程。便没有了新的创造,没有了新的价值。

不得不提一个概念“鄙视链”。鄙视链现象客观存在,与其说是鄙视链,其实更接近一个拓扑图。在鄙视链上端的人往往会看不起鄙视链下端的人。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正因为鄙视链的存在,很多人产生了向上爬的欲望,从而得到了自我的提升。而上文所述的自我标签化与身份认同,也是一种对于鄙视链的逃避。当一个人沉浸在小圈子中,长久便会坐井观天,不愿接受新事物、不愿学习新事物,以狭隘的价值观反过来嘲笑正在向上爬的人。这便是“圈地自萌”的另一个坏处,即自我麻醉。

说了这么多,仔细想想所谓“知乎er”等称号,不也是一种圈地自萌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